财新传媒
1111111
财新通行证

IMF前经济学家:中国改革进退两难

2016-08-17 16:35 | CNBC-Leslie Shaffer
除非中国着手解决国有企业这个根本问题,否则很难解决银行和债务问题,但国有企业改革几乎没有取得进展

  【财新网】(CNBC-Leslie Shaffer)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前中国部主任普拉萨德(Eswar Prasad)表示,中国巨大的债务负担是一个严重的问题,但其改革方案可能会使情况变得更糟。

  普拉萨德在接受CNBC节目“Squawk Box”采访时称,自2002年到2004年他担任IMF中国部主任开始,中国债务规模就大幅上升,仅企业债务就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50%。

  普拉萨德目前为智库布鲁金斯学会(Brookings Institution) 的高级研究员,他也表示中国可能无法自己摆脱这个问题。

  他说,“如果他们大幅地减缓信贷增长,那将意味着整体经济增长放缓,也意味着银行系统会出现更多的问题。”

  去年中国经济增长减速至25年低点,消费方面的改善未能抵消传统经济驱动力的明显放缓。

  虽然中国可能试图通过改革银行体系,同时紧缩经济来解决这个问题,他谈道:“除非他们从国有企业这个根本问题上开始,否则很难解决银行和债务问题。” 他指出中国在国有企业改革问题上几乎没有取得进展。

  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被低估引发长期以来的担忧,那些贷款往往是因政治导向借给产能过剩的行业。

  在全球金融危机时期,中国政府曾利用银行向更广泛的经济领域注入刺激。结果导致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债务水平急剧上升,银行现在持有大量的不良贷款,这个问题随着工业利润下降和债务人支付利息困难变得恶化。

  中国银行业健康度的不稳定性也削弱了国家的信誉,今年早些时候,评级公司标准普尔和穆迪对中国的债务评级展望降为负。

  据路透社报道,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上周的年度审核中警告,中国需要停止不可持续的信贷增长,停止向疲弱公司提供融资。

  路透社的这篇报道指出,中国非金融国企占银行信贷的一半,但只占到工业产出的五分之一。

  普拉萨德认为,这些国企的贷款仍是中国改革的一个关键障碍。

  他说:“虽然他们想要银行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,但银行有一个遗留问题:他们借给国有企业的巨额贷款中,有些将无法偿还。但如果他们停止向这些国有企业融资,那么这些贷款就会变成不良贷款。”

  他认为,即使重组银行和剥离不良贷款,对银行可能不会有太大帮助。

  他说道:“银行仍然有很强的动机向相对较弱的国有企业放贷。除非激励结构改变,否则重组银行资本和剥离不良贷款并不能解决问题。”

  可以肯定的是,现在有一些中国信贷增长放缓的迹象:7月份,新的社会融资总量为人民币4880亿元,远低于分析师的预期。

  德意志银行(Deutsche Bank)在8月15日的一份报告中称,预计下半年,随影子融资收紧,信贷增长将继续放缓。这家银行估计,给公司借款人新的信贷实际上在缩减,但也指出,家庭和政府在继续借钱。

  普拉萨德提到中国改革的另一个问题:市场导向并不意味着自由市场。

  “当他们谈到市场化改革,他们指的是市场在资源配置和价格机制上发挥作用,但当他们谈到使国有企业更加市场化时,并不意味他们会放弃国家控制,他们的意思是让国有企业更像企业化的方式经营。”

  他表示,这类似于政府努力使股票和外汇市场遵循市场原则,同时仍然维持稳定和控制。

  普拉萨德说:“这是一个有趣的实验:你是否能真的让两个有根本矛盾的脉冲共存。”■

  (财新实习记者 冉琳钰 译)

  本文授权翻译自CNBC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

  原文链接:

  http://www.cnbc.com/2016/08/15/chinas-stuck-between-a-rock-and-a-hard-place-on-reforms-ex-imf-prasad-says.html

责任编辑:王晶 | 版面编辑:陈华懿子
相关新闻
最新新闻
点击加载更多
取消
发送
注册